「卖崽田鸡」脱下头套后,我再也笑不出来-国际
2023-05-18|来源:远大期货
“衣服脱掉,迅速脱掉。”
“整天在这里,像个什么样子。”
夜晚,上海闹市陌头,一只通体发绿、直立行走的“田鸡”被要求脱下衣服。面临城管的迫令,他徐徐掀起了大而沉的蛙头,在同伴的辅助下,他不情愿地褪去蛙皮,现出了穿着格子衬衫的人形背影,那明白是个小伙子。
这不是“网红卖崽田鸡”的*次“落网”现形,几个月前,一只网红“田鸡”还由于违规骑电动车被交警拦下。几年来,这只“田鸡”以狠心卖自己的崽着名,网络上还撒播有“不是生涯所迫,谁会忍心卖儿卖女”的梗,“落网”一词,简直是这场狂欢的一语道破。
真相毕露。(图/网络截图)
直到几张模糊照片的泛起。
照片里,一个被卸掉头套的人形田鸡,有一头花白的头发,六七十岁,她时而俯身捡拾田鸡崽,时而耷拉着坐在街道旁边的台阶上,她疲劳地看着前方,被卸掉的蛙头叼着一根烟,悄悄躺在地上。
她只是天下众多“卖崽田鸡”中的一只,只不外,她醒目的花白头发,让人在狂欢中猝然发现“落网卖崽田鸡”的残酷真实 。
摆摊“卖崽”的后现代荒唐剧
若是从形状上考证,这只蛙的原型也许来自电视剧《葫芦兄弟》里蝎子精的看门小妖——一只倒霉的独眼蛤蟆精。
从蛙们直立行走、圆滔滔的肚皮和脖子上挂着的大领巾便可识别出。
凭证百科简介,“蛤蟆精手持钢叉,性格怯弱,没有什么手艺”,在动画片里,他被鳄鱼精一巴掌扇得原地旋转,最经典的一幕是,他被葫芦娃压在地上,戳瞎了一只眼睛。
来到现实社会,他依然没什么本事。最早,人们发现天下欢欣谷乐园里,这只蛤蟆精配合充气葫芦娃,无数次重演动画片里他被葫芦娃降伏的一幕。蛤蟆精似乎总是自动地、懒懒散散地凑上去,以利便葫芦娃兄弟们就地逮住他。
他们被就地伏诛的视频片断在网上盛行起来,年轻人竟然羡慕起了这只“职业loser”——“这蛤蟆还缺人吗?”
当个loser,多容易。(图/视频截图)
小时刻,人人喜欢葫芦娃兄弟,看他们机智勇敢地降妖除魔。长大后,人们竟然在蛤蟆精上找到了自我认同。
当主流“乐成学”的自相矛盾被解构、用功事情背后的谬妄与虚无被发现之后,人们以一种看似抵制的方式,杀青了对既存现实的高度接纳。这一接纳的吊诡之处,体现为对于不乐成、不开心的自我的坦然与宽容。
而“蛤蟆”“田鸡”在中国传统文化里的负面寄义(前者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后者有“温水煮田鸡”),顺理成章地被人们拟人化为一只累觉不爱、人艰不拆的形象,成了丧文化里的精神图腾。
厥后,我们知道的故事版本是,蛤蟆精摇身一酿成了那只通体绿色的田鸡商人,在天下各地的街边做起了生意。他用手中的钢叉(晾衣杆)挑起自己产下的不能胜数的崽,哪儿人多就到哪儿去兜销。
约莫有两三年了,网络上充斥着不少“田鸡卖崽”的眼见讲述。
有人见过他产崽的容貌。在空无一人的停车场,他偷偷摸摸地、半蹲在地上不停踩着充气筒,崽们跳过了卵生的历程,随着气体的打入直接长成小胖田鸡。纷歧会儿,他眼前排列着几十只崽,整装待卖。
西安交大博士创立「奇点能源」完成超7亿元B轮融资,VC/PE阵容豪华
除了自己的崽,他们偶然也卖卖其他动物的崽,好比猪猪、小柯基。
有些“田鸡”的主业是搭讪帅哥,副业才是卖崽,他们大呼“欠妥人真的很快乐,戴上头套就可以为所欲为”;遇见吃牛蛙的店,他们吓得目瞪口呆,冒出“蛙蛙这么可爱,为什么要吃蛙蛙”的疑问。
遇到偕行蛙友,他们总会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但要是城管、保安来了,便“哇”的一声拔腿就跑。有不少倒霉“田鸡”来不及反映过来,就地“落网”,眼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没收。
“田鸡”拖着肥大而缓慢的身体,在都会里穿梭于纷繁的人群中。有时刻还没卖完崽,他们就在路边瘫着。社畜们见了,总忍不住对号入座并自嘲:“我们不都是职场田鸡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故事。“田鸡”产崽的故事不停为发狂文学提供素材,形成了厚实的语汇旋涡,“不是生涯所迫,谁会忍心卖儿卖女”“生涯不易,蛙蛙打气”“孤寡田鸡,上街买娃”。
置身于信息加速化环境下,蛙蛙的素材被快速捕捉,通过互联网厚实的解读,嵌入到一样平常的高速生涯节奏中,缔造出漫无目的的狂欢,竣事于一阵阵没得情绪的“哈哈哈哈哈哈哈”。
田鸡皮下的生涯真相
“田鸡”产崽的故事火了之后,越来越多人在网上发帖分享卖蛙生意经。
在批发电商平台上,一身充气田鸡衣和一个头套,需要250元左右,一只崽进货价4元左右。在一二线都会,一只田鸡崽可以卖到25—30元。可观的利润空间,让不少人跃跃欲试。
暂时找不到事情的大学生、失业的中年人、“脱下长衫的孔乙己”,纷纷卖起田鸡。“田鸡”卖崽降生于躺平文化,但真正摆摊卖蛙并不能真的躺平。
直到见到了“田鸡”被“柔性执法”现出真相的一瞬,你我再也笑不出来。
在无厘头的狂欢造梗中,许多人都以为田鸡皮里是“一个个爱搞笑的年轻人”,但怎么也没想到,脱了皮的“田鸡”里,另有年迈的老人。
蛙皮下,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深夜里,有网友在人群散去后,见到一只“蛙”坐在路边摘下头套,一位同伙帮他从后背拉开蛙皮上的拉链,他的头发被汗水浸湿,整小我私人像被捞上岸良久的鱼。
有人和爷爷去公园遛弯遇到“田鸡”,以为蛙头里是什么可爱的年轻人,效果摘下头套一看,内里也是个老爷爷。
一身搞笑蛙皮带来的身体感受是闷热,虽然内里有两个用来给田鸡充气的风扇能带来一点点风,但天气一热,内里依旧无法透气。
在淮北的“分蛙”小绿分享到:最不恬静的是田鸡头套,戴时间长了不仅很热,还重得颈椎受不了,她小我私人最多只能遭受两个小时。
此外,还要忍受熊孩子拍打身体和头部的“热情”。小绿的履历是,要有小同随同着珍爱对照好。“自己一小我私人真的很惨,有的家长就看着孩子打你,也不会喊住手。”
他们还会遇到“跑单”的,拿完田鸡就跑,然则由于田鸡皮太粗笨,基本没法追回来。
卖崽不只是充气、收钱那么简朴,还得一直举行才艺演出,卖萌、打滚、撒娇、热情接受合照。那些想要借助蛙皮躺平卖蛙的,往往卖不外能说会道还会才艺演出的。也因此,大部门人真的在卖蛙,也有人爽性借着蛙皮做自媒体。
摆摊经济的火爆,并不只是人们热爱摆摊自己。小绿总结:“挣的都是辛勤钱,有个稳固收入、五险一金的,谁愿意干?”
东北小伙“蛙队长”说,卖蛙的越来越卷了,在公园门口、夜市等地方,没遇到两三个“蛙友”算不正常。全网火爆之后,蛙也在悄悄涨价。把手头上的50只蛙卖完之后,他决议处置掉蛙皮,投入下一个项目。
事实上,“卖崽田鸡”的狂欢故事,不是*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大师兄、二师兄、沙僧人、海尔兄弟、奥特曼、葫芦娃们……早已通通下海,加入了这场摆摊的怒潮。
就拿大师兄齐天大圣来说,在网上已经泛起了不少他的“兼顾”,卖起了“猴哥飞饼”,一个飞饼在手上转着转着就飞到天上去,一声召唤,它又回到了猴哥的手掌心。
群众高声拍手欢呼“好好好”,他的飞饼却没卖出去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