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双11,李佳琦坐庄?-期货开户
2023-10-27|来源:远大期货
「李佳琦罚海氏,海氏诉京东,京东怼李佳琦。」
或许连「双11之父」张勇也无法想象,其隐退后的*届双11,竟是以这样一场三方混战开场。而岂论是被推上「庄家」之位的李佳琦,照样新老电商玩家们,打出的每一张牌背后,都写着两个字「低价」。
而喧嚣和热闹属于平台和商家,消费者面临的则是冷冰冰的心里拷问:你还过双11吗?
尤其是履历了去年的不宣布成交总额成就单,双11已经变了味道:狂欢的气氛不再;每年飙升的巨额数字,已经不能代表真正消费热情的全貌;「熬夜」「做算术题」「凑满减」这些向来的套路已经造成了心智疲劳。
当下,消费者的消费认同感已经最先与电商平台和商家的战略分道扬镳。
以是,这也给当下的电商平台更大的压力。淘天、京东和拼多多,抖音、小红书和B站们高调入场,主题简朴直接。在体验、价钱、品牌、品质等诸多影响购物的关注点中,价钱是最表象也是最焦点的因素,「低价」是他们配合的要害词。
也就有了商家们更大的内卷,双11开场首日,头部主播李佳琦就被推上热搜。京东采销职员对李佳琦直播间的控诉,针对某款海氏烤箱指责头部主播「二选一」;与之一同被发酵的另有,抖音巨细杨哥直播间声讨李佳琦,大主播有能力挟持商家,通过底价协议的订价权来实现对供应链的垄断。
价钱之战是表象,背后的价值之争甚至利益之争才是基本。
从2009年的*届双11,至今已往了14年。从最初平台、商家和消费者共赢狂欢的和气事态,走向了平台竞争日趋猛烈,商家目的加倍明确、消费者日趋苏醒的态势。
在双11的解读中,「剁手」已经老去,消费者曾经「为了买而买」,成了「消费成为仅有的自由」。而这一场「李佳琦」坐庄的购物节,各方又将若何下注?
01 少了人味,只剩低价
「双11,要不照样给我们高中生做吧。」
这是B站上名为「Daniel_official」的高中生UP主打出的题目。这个4分钟的视频获得了跨越260万的播放量,诸多大UP主转发,天猫官微也下场谈论:你的脑洞很好,现在归本喵了!
视频内容脑洞大开,00后UP主为打造一个用起来合心意的双11 APP,提出了诸多创意:
诸如开发兴趣匹配功效,让两个消费观趋同的人实现「找工具」;开发日期提醒功效,让家人送礼物时直接在购物车抽盲盒;作废庞大满减直接给出折后价;开发实时全网竞价排行,让卖家与卖家实时竞价,价钱低的排名靠前;开发弹幕购置功效等等。
这可以看作是今年双11为数不多的亮点营销内容,也可以视为现代年轻人对双11的态度展现——他们需要以人为焦点、对用户需求更准确触达的双11。
曾几何时,双11平台大促展现出的「人味」远胜于现在赤裸裸的「低价」厮杀。
2017年双11预热期,马云一手打造的影戏《功守道》和歌曲《风清扬》,被外界以为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也是阿里对双11的一种文化宣传战略。
而从2015年最先打造的「天猫双11晚会」,更是助推了双11的狂欢气氛。在2017年的晚会上,阿里还推出过关爱空巢老人的节目,主题是「快乐相伴,关爱空巢」,在天下10个都会举行了50余场流动。
这种公益流动与双11购物狂欢的融合,本质上是让双11更具「人味」:让消费者在情绪上和理性上,更容易接受消费不只是为自己,也是为了辅助别人。
2023年的双11,「猫晚」终于回归。只不外,曾经率领团队一手打造双11的张勇,已经退出了阿里治理层,留给淘天CEO戴珊和其他接任者们的问题是,阿里双11若何找回曾经的绚烂和人味?
同样需要答题的另有京东。2023年替换治理层CEO,京东一直推行刘强东的「低价」战略。在今年双11预热中,京东同样强调「真廉价」——通过*效率省下来的钱让利给用户的互助同伴,真正促消费和引发活力的「真低价」。
但低价之外,京东曾在双11时代乐成打造过另外一番差异化叙事,那就是「快」。
遥想2013年,京东双11的口号是「不光低价,快才愉快」。快是京东物流的*的利器,那时京东拍过一组品牌广告片,其中一段就是《迟到的剃须刀》,讲的是胡子刮到一半的男子,突然剃须刀坏了,于是上网去买,收到快递时,他的毛发已经兴旺到犹如野人,他诘责快递员:您能更慢点吗?
这一组片子中另有《迟到的防晒霜》和《迟到的指甲刀》,都用同样的手法取笑了物流太慢导致的种种荒唐效果。本质上就是凸显京东自建物流的优势,而且取笑了友商使用零星物流平台,导致双11时代服务远远落伍于消费者的需求。
这些旌旗鲜明充满「人味」的表达,是电商平台蒸蒸日上的一种表征,更是电商在双11流量发作时期的差异化战略。
但面临当下更庞大的消费环境,电商平台们的战略显然加倍守旧也加倍直接,若何用一种更具差异化的战略凸显自身的优势,已经通通让位于「低价」。
究其基本,照样消费者越来越苏醒,越来越难以被讨好和感动,只有「低价」才是*条约数。
02 起义的消费者
促销声的背后,一些真实的消费需求正越来越圈层化和私域化。
疯狂的小杨哥,背后有高人
在豆瓣上,「拼组/ 双 11 /我跟你拼了」是一个已经壮大到40多万人规模的豆瓣小组,其确立于 2014 年,群集在这里的年轻人称之为「豆瓣剁手党的群集地」,每逢购物节,小组都市凭证 618 或是双11来换名儿。
小组中的帖子分为几个门类,好比作业、求购、拼单和羊毛等等,互动频仍,一分钟就有数十条帖子获得更新回复,跟贴的数万条热门讨论包罗「88VIP会员权益闲置生意楼」、「万物都互的互点专楼」、「PDD拼多多二维码拼单——美妆类」等等。
相比小红书等平台的内容种草,这个豆瓣小组壮大的缘故原由更直接:消费者团结相助促成生意。
这种私域化和圈层化的消费趋势,已经越来越难以让电商平台们找到行之有用的战略。岂论哪个电商平台,岂论哪个内容品类,本质都是促成人与商品的生意,商品的属性是相对牢靠的,但人的属性和特征是会随着种种因素和趋势发生改变。
好比,在豆瓣话题广场上,最热门的话题是#双11什么值得买#,每到双11就会被热议,至今已经有万万次浏览量。
但随之一起被推荐的话题,则充满变数,诸如#眷念最初的双11# 、 #双11什么不值得买# 、#不介入双11行动#等等,浏览量也有百万之多。
迎合双11自然有流量效应,但「不买」则代表着更真实的情绪抒发。
好比,#双11什么不值得买#话题下,热门的谈论以为,「许多器械都不值得买!我现在以为为了贪廉价去囤货就是一件不太伶俐的事。」背后反映出的问题是,消费者越来越苏醒的熟悉到双11的本质,「我」变得更主要,我的需求更主要,而不是商品的价钱。
以是,与其说双11老了,不如说消费者的心态和习惯发生了改变,他们越来越难以被讨好,也越来越学会用另外一种头脑考量双11,甚至最先了反向消费。
伶俐人总是祖先一步,作家水湄物语曾写过一篇豆瓣日志,名为《为什么我从来不外「双11」》,那时正是双11如日中天之时,但随着每年双11的到来,这篇总结依然会被转载发酵,成为双11时代豆瓣热门话题。
这篇文章简述了水湄物语自己的三个理由:
*,对于消费品而言,需要比价钱更主要;第二,对于消费品,也要搞明了价值和价钱的区别;第三点也最主要:购物这件事是有时间成本的,甚至会养成不太好的消费习惯。
她最后总结以为,「我宁愿去思索「若何能赚更多的钱,也不愿意把时间和精神花费在「若何能买到更廉价的器械上」,我宁愿去思量「什么器械我不买也可以」,也不愿意去思量「若是廉价的话,买回来或许会有用」。」
随着作家水湄物语越来越广为人知,其看法影响的人也越来越多。她针对双11的理性和苏醒态度,代表着一种投资的头脑,「价钱」与「价值」的差异,本质上代表着现代人越来越注重内在价值,而不是外面的价钱而已。
这种用投资心理来权衡消费心理的看法,已经最先成为年轻消费者们的普遍共识之一。
即便消费成为当下年轻人仅有的自由,但「反向消费」愈演愈烈。伶俐的消费者越来越多,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圈层化和私域化,双11也越来越难。
03 谁最受益?
作为天猫首创总司理,黄若在《电商终局》中总结过双11,而且给商家们支招。
「人人都是冲着洪峰时段流量转化率*化的这个目的来的。电商平台平均的购置转化率是3%,而在双11*小时黄金时段,转化率能到达20%,可见行使好这一个小时的营销有多主要。一旦锁住这个时间段的销售,大致能保障这一天24小时总销售的40%。作为一名介入双11流动的商家,*小时的销售做好了,能为整场流动奠基基础。」
哪些商家在双11最受益?
黄若以天猫为例,每年双11主力销售的板块,首先就是感动性购置的商品种别,例如服装、居家用品、化妆品、箱包、鞋帽这些品类,「理由很简朴,这些商品族群通常有对照高的毛利率,可以通过大幅度的让利来吸引用户」。而其次就是高单价的标品,例如手机、冰箱、家电、沙发,这种高单价商品一件五六千块,廉价上三五百,「节约的幅度足以驱动用户在这一天下单购置」。
这一趋势判断,都是老电商从业者们的履历。
有电商从业者也以为,高客单价的家具电器行业商家们之以是在双11发作,就是由于相比其他行业来说,其转化率异常低,而双11大促的气氛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以是阿里在已往的双11,就是行使营造低价抢购的气氛,来吸引用户非理性购物,进而提高转化率做大销售额。
以是,已往「双11」就是把一段时间的需求,集中到了一天,然后发作出来,但现在的双11酿成一场漫长的电商之争,尤其是直播电商崛起之后。平台竞争的主题是低价,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和难以被讨好,而对商家们来说,他们的竞争也更内卷了。
2023年双11一最先,京东和李佳琦针对烤箱售价的矛盾冲突,以及巨细杨哥抖音直播间对控价垄断行为的揭破,都是鲜明的例子,折射出的就是京东、淘宝和抖音的平台竞争,而首当其冲受伤的就是商家们。
品牌商家海氏以为,京东片面「破价」销售造成的损失,都是品牌方在肩负,并非京东平台津贴。
对于商家来说,他们都市在双11押注各大平台渠道以涣散风险实现收益*化。但电商平台都在卷低价,订价权掌握在大流量主播手中,而最终只能是让渡商家利益。
遥想2019年直播电商崛起,神话不停被渲染,薇娅直播间双11成交超30亿元,累计旁观人数超4000万,品牌商家们蜂拥而至,都希望通过直播带货实现更大收益;到了2021年,李佳琦直播间双11预售销售额高达106.53亿元,薇娅为82.52亿元。仅仅一个晚上,就收获了一家公司一年都无法杀青的战绩。
但到了今天,移动互联网流量见顶,供应链过剩,消费相对不足,因而大主播挟流量以呼吁品牌商家,电商平台也带着商家们卷价钱战,以是就发作了外面上的低价之争,背后已经到了价值之争甚至利益之争的境界。
对商家们的负面效应凸显,是2023年双11的危险信号。但电商平台和头部主播的战火不会暂停,双11这场电商大考,该若何继续无限游戏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