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第一大省「断档」,押注「三非」都会?-香

2024-07-15|来源:远大期货

凭什么担起“新增进极”

深圳还在加速朝东、西偏向拓展。

深中通道正式开通,令“深圳向西”的箭头加倍明确;不久前,深汕稀奇互助区投促大会上,比亚迪增资65亿元的汽车工业园三期签约,则进一步加粗了“深圳向东”的线条。

一个新的问题是:深莞惠都市圈的“老伙计”怎么办?

就在不久前,广东从全省层面推动新一轮经济地理名目重塑,着力点被放在惠州。凭证省委、省政府对外宣布的《关于支持惠州加速构建绿色低碳产业系统 打造广东高质量生长新增进极的意见》,惠州不仅成为广东在针对单独地市生长意见中*定位“新增进极”的都会,更是*非万亿、非经济特区、非省域副中央的“三非”都会。

惠州有何稀奇之处?去年,惠州GDP经开端核算为5639.68亿元,居于全省第五,前四都会均已突破万亿,作为广东万亿候补,惠州“断档”显著。与之对比,在经济总量仅次于广东的江苏,位居第五的常州去年GDP已破万亿。

在外界看来,惠州*的吸引点在于“地”。惠州土地面积约占整个大湾区的1/5,相当于广深莞三市土地面积之和,但土地开发强度仅为11%左右,海域面积更是广深莞三市海域面积的3倍多。

但要补上广东万亿都会的“断层”,担起全省高质量生长新增进极,光靠“地”显然不够,惠州该若何探索产业生长的新局?

01 万亿目的

产业是惠州的代表性标签。

与现有经济体量相比,惠州工业显示显得格外突出。早在2021年,惠州工业总产值就已突破万亿,成为广东第五个万亿工业都会。凭证当地预计,到202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还将进一步突破2万亿元。

聚焦细分领域,在暨南大学公共治理学院教授胡刚看来,惠州石化能源新质料、电子信息两大产业对照成型,是打造全省新增进极的主要基础。

近年来,惠州频频提出,要打造更具焦点竞争力的石化能源新质料、电子信息两大万亿元级产业集群,这一目的也被写进上述意见当中。

而对比此前广东针对汕头、湛江、佛山、东莞出台的相关文件,除东莞曾被赋予打造电子信息一大万亿级产业的目的,其余都会均无明确的万亿产业设计。

惠州瞄准万亿产业的底气从何而来?

数据显示,去年,惠州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质料产业产值划分到达5266亿元和3479亿元,两大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超65%。

根据设计,到2025年,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质料两大产业集群产值将划分达8500亿元、6000亿元,为打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奠基坚实基础。

在高增进预期的背后,同为受周期影响显著的两大产业,现在在惠州出现出上升的迹象。

今年头,珠三角多市经济数据泛起“开门红”,电子信息产业的苏醒被以为是主要因素之一。一季度,广东电子信息增速同比增速到达18.2%,同比蓦然攀升近15个百分点,扭转一年多稍显颓势的事态。其中,深莞惠增进尤为突出,深圳、东莞电子信息制造业同比划分增进16.7%和22.4%,惠州电子行业也增进15.9%。

凭证广东省工信厅电子信息工业四处长蓝艾青此前剖析,今年以来,全球商业出现回暖迹象,东南亚、拉美等新兴国家市场需求扩张,包罗手机、彩电等在内的消费电子市场内外需求逐步改善,人工智能、卫星通讯、折叠屏等新手艺驱动行业迭代和创新,在促消费、装备更新等政策推动下,广东电子信息业将连续稳固向好的态势显著。

若是说电子信息产业是深莞惠三市共享产业生长历史的代名词,那么在石化能源新质料产业上,则更能展现出惠州因产而兴、随产业升沉而螺旋上升的怪异历程。

惠州石化产业的要害起点是中海壳牌项目的落地。惠州首任市委书记邓华轩曾回忆,上世纪80年月,深圳刚从惠阳区域划出并设立经济特区,那时的惠阳区域一度面临“没有工业”的生长瓶颈。统一时期,中海壳牌在华南考察选址,并与东莞对接,惠阳区域颇具气概气派地将项目“抢”了过来,并由此作育了“80年月看深圳,90年月看惠州”的说法。

但“无中生有”之后,惠州产业生长并非一帆风顺。由于种种缘故原由,履历12年谈判,2000年中海壳牌项目才正式签约落户大亚湾;10余年后,由于缺乏后续石化大项目投产和石油价钱连续走低,惠州也履历了数年石化产业负增进。

一个新的节点泛起在2020年。自昔时起,埃克森美孚化工综合体、恒力(惠州)PTA项目和中海壳牌惠州三期乙烯项目等龙头石化项目先后开工,动员惠州石化产业再度迎来生长时机期。

02 重构“底盘”

吉利德将国内药企逼上梁山

惠州“突围”的另一个要害落在对深互助上。

去年底,《深圳都市圈生长设计》印发实行,惠州全域入圈;今年4月,《惠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4年岁情要点》对外宣布,以52项措施推动惠州深度融深融湾。对接深圳仍是惠州生长的主要优势,对于打造新增进极,“支持惠州与深圳在更大局限、更深条理增强产业协作,加速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建设”同样也是重点。

但从近期多则新闻来看,惠深通道联通似乎慢了一步。

先是佛莞城际即将开通运营之际,惠州交通运输局回复市民问询时提到,惠莞深城际惠州段仍处于前期各项事情的推进当中,惠州与广州的城际铁路联通显著快于惠州与深圳;后是深圳发改委回复网友问询时提到,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延伸线暂时无法启动建设,“深惠地铁”也暂时“停留”。

在此情形下,惠州要通过做强产业,重构深莞惠互助“底盘”。

早在十余年前,时任惠州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邬柳成就曾剖析指出,推动惠州介入深莞惠协作,有赖于其融入协作的战略。“只有既吸引、又接受辐射,才气发生有机融合,否则就是一厢情愿的‘单边战略’”。

大湾区都会的协同逻辑,又正好是一种注重“双向奔赴”的产业逻辑。我们曾讨论过,大湾区与国际湾区联通方式有所差异,比原由通道和高校形成网状链接的硅谷,大湾区的联通更多是一种产业的联通,换言之,产业经济要素资源的设置需求对于都会协作关系发生了更强的影响。

好比,即便深中通道已建成通车,并不意味着深圳和中山的产业互助就能迅速成势。胡刚不久前曾前往中山调研发现,当地已经落户不少用以承接深圳产业转移的园区,但真正落地的项目还对照少,园区方对于吸引项目也十分迫切。据他剖析,现在深中两市所处的区域生长阶段尚以深圳群集为主,产业外溢效应可能还需要长达数年时间释放。

在这一点上,惠州也不乏教训。此前有当地媒体剖析,已往,由于以为“大树底下好纳凉”,惠州曾在生长上依赖深圳,耽于守成,在产业承接中落于下风,即便深圳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制造业出现“溢出效应”,但一些“三来一补”制造加工企业并没有选择惠州。

对于承接方来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产业生长基础,理论上的深圳“外溢”才可能酿成现实的产业延伸。眼下,惠州已经找到扭转已往失误事态的施力点。

一个*代表性的例子是,基于惠州电子信息和石化能源新质料两大产业集群的融合,一个新能源电池的产业集群在惠州加速成型,其中一部门缘故原由正是由于比亚迪、欣旺达、拓邦电子等深圳、东莞新能源电池产业,将产线转移到惠州,组成了当地产业的主要组成部门。去年,惠州新能源电池产值达1175亿元,成为惠州又一产业增进点。

03 新增进极

若是站在整个广东当下产业生长的事态来看,此次对惠州的新一轮谋划,意义还不止于提升都会经济、推动区域协同生长的既有目的。

在2020年《广东省生长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设计(2021—2025年)》宣布三年后,《广东省生长绿色石化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行动设计(2023-2025年)》对外宣布。云云麋集出台文件,足见广东对绿色石化产业的重视水平。

一个缘故原由如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团结会副会长傅向升剖析,石化产物和石化质料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一样平常生涯,而且涉及高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航空航天和国防军工等国家平安领域。

好比,高端细腻化学品和专用化学品关系到广东省甚至天下电子信息、新能源、高端制造领域是否会被“卡脖子”;化工新质料、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质料、高端涂料和膜质料等,直接关系到广东省甚至天下的汽车、轨道交通、大飞机、新能源、无人机以及船舶等高端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造水平。

而惠州恰能充当整个大湾区制造业上游质料创新的主要源头。

在广东全省的五个石化基地中,惠州大亚湾是*的国家重点建设石化产业基地。2019年,时任惠州市委书记李贻伟曾提到,随着美孚、壳牌两大项目落地,惠州在石化新能源的上游结构基本能完成80%,炼油能力将会进入天下前10。

在他看来,“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将面临两大焦点难题,一个是装备,另外一个是原质料。珠三角作为广东的制造基地,这方面同样是短板,惠州要在化工类原质料的生长上,做出自己的孝顺。”

从某种意义上说,通过“联动全省石化产业”,惠州“新增进极”的定位还包罗了更多内容,好比,从质料和能源领域赋能全省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从而探索出新的增进动力。

而与此类似,同样受到外界关注的是,惠州能否转变现有的产业生长模式,进一步找到增进的内生动力?

与珠三角都会民营经济生长战略不尽相同的是,惠州更倾向于依赖内陆国企和引进大项目,并以此确立起现在的产业系统。

在胡刚看来,现在,比起承接已经有一定体量的项目,惠州更需要想法吸引创新型企业,在现有“深圳研发、惠州制造”框架中找到新的突破口。

他举例说到,在硅谷,不少创新型企业倾向于在旧金山之外的湾区都会扎根,这些都会创业成本较低,能解决创新型企业初期的资金问题,而且差异于大都会的景观环境格外受创业者迎接,反而有助于创业文化的形成。

一种看法是,若是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看作广东创新生长的“*岛链”,那么惠州就处在“第二岛链”上,对刚刚孵化出来的发展型创新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

要害要研究若何买通跟“*岛链”的毗邻点,让更多的创新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

友情链接:      香港股票开户远大期货正大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