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崛起20年,还需要一个「火车头」-外盘期货

2024-07-22|来源:远大期货

中部都会的竞争与协同

上半年经济成就单陆续出炉。

中部六省中,除山西尚未宣布GDP数据外,另外几个省份显示冷暖不均:

湖北、安徽GDP增速划分到达5.8%、5.3%,对比去年同期,再度跑赢5.0%的天下水平。

河南、湖南、江西增速则划分仅为4.9%、4.5%、4.5%,依然未能到达天下平均线。三省上半年的外贸增速,也包揽了天下倒数前三。

今年是中部崛起战略提出20周年。从2004年“促进中部区域崛起”首次写入政府事情讲述,到今年5月中央政治局集会定调“推动中部区域加速崛起”,让中部区域这个“脊梁”更硬一点,变得比以往更迫切。

01 “无核”

今年3月,新时代推动中部区域崛起座谈会在长沙召开。

4月,国务院常务集会研究新时代推动中部区域加速崛起有关事情。

5月,中央政治局集会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区域加速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

城叔发现,关于“中部崛起”的完整表述正在发生转变,最早是“促进中部区域崛起”,近年已演化成“推动中部区域加速崛起”。

“加速”二字尤其突出,反映出国家要求中部崛起的紧迫水平。

已往5年,中部各省的提高异常直观:

河南2023年GDP较2018年,增量超1万亿元,即将跨越6万亿大关;湖北、湖南GDP接连跨越4万亿元、5万亿元两个台阶;安徽GDP排名由天下第13上升至第11;江西由第16上升到第15;山西由第22上升至第20。至此,中部六省所有进入天下20强,经济总量天下占比跨越1/5。

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中部经济年均增进8.6%,增速居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之首,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

但眼下,中部六省也面临“发展的烦恼”。受海内外经济环境转变影响,此前“高歌猛进”猛进的中部,经济增速放缓显著。2023年,六省中仅湖北、安徽经济增速跑赢天下水平。

从多位专家的剖析,不难发现中部区别于其他三大区域板块的特点——内聚力弱。

国家生长改造委原副主任杜鹰示意:中部六省竞相生长带来产业相同、太过竞争、供应链配套能力不强等问题。

之前《半月谈》在相关报道中指出:耐久以来,中部省份之间,经济黏合度不强,相互互助不深,各地生长偏向纷歧,区域生长一体化面临不少障碍。

今年4月18日,河南省高校智库同盟课题组在《灼烁日报》上自揭短板:中部区域存在战略定位不清晰、对照优势不聚焦、差异化生长意识不强,以及要素流动不畅、枢纽作用施展不够。

造成这样的事态,有客观缘故原由。

中部自古以来就不是一个自力的单元,只能算相互毗邻的"邻人",缺乏内在的经济关联性,地域文化各异。

随着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超级都会群职位不停被强化,山西随着北京走,湖南随着深圳走,江西随着上海走,安徽原本就是长三角的一部门。

另外,中部暂时没有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这样公认的"极核"。群龙无首,内聚力自然不够。

中部想加速崛起,还差一个*。

02 通道

一些中部省份和都会,在中部与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之间“左右逢源”。

“经济上左右逢源纷歧定是坏事。”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治理学院教授,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研究员陈宪在接受城叔专访时示意。

陈宪在《中部都会崛起》一书中写到两个乐成案例:

由于相近大湾区、长三角,中部一些资源型都会借助大湾区、长三角的手艺转移,乐成实现了产业转型升级。

郴州行使有色金属等资源优势,培育出新质料产业、电子信息产业、装备制造业三大千亿级先进产业集群。

滁州拥有厚实的石英矿和二氧化硅,通过这些质料资源与前沿产业的慎密连系,确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形成了光伏产业集群。

“这些都会距中部焦点都会较远,距离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反而很近,应该依托自身生长优势,自动融入这些区域。现在的问题反而是它们融入不够,应该借鉴上海之于苏州,深圳之于东莞,以中央都会溢出效应动员相关区域生长的模式,需要在中部区域与这些区域的接壤处,加速建设具有辐射动员作用的都会。”陈宪示意。

这样的“左右逢源”,也是基于中部最显著的优势。

摊开中国舆图,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为代表的中部,在地理位置上,起着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焦点区位作用。

上半年业绩「预喜」,半导体公司谁最挣钱?

图片泉源:视频截图

西部是“大后方”,新时代推动中部区域崛起座谈会也赋予了中部的空间战略定位——“大通道”。

郑州、武汉是海内高铁通达度最高的两座都会。郑州、武汉、长沙、南昌、合肥5座中部省会都已建成或将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武汉更是提出打造“超米字型”高铁网。顺丰也看中了“大通道”的优势,在鄂州结构了亚洲*个、天下第四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欲打造“中国孟菲斯”。

在武汉大学中国中部生长研究院副院长王磊看来,中部区域区位优势“不能只停留在地理上的位置,而是要起到撬动天下统一大市场的作用”。

陈宪也强调:“一定要把中部放到整个国家疆土中定位思索,增强与其它重大生长战略的衔接,更好融入和支持新生长名目。”

中部区域器械联动、南北协调,在产业梯度转移等方面施展着枢纽功效,能够促进跨区域资源、人才、手艺、信息等要素的自由流动。通过中部区域崛起,把其他区域的生长所有盘活。

中部崛起另有利于买通内外双循环的枢纽节点,成为中国扩大内需、追求增量、保证种种生产要素通畅、维护海内国际循环和海内市场稳固的主要区域。

03 产业

“通道经济”有个坏处——要素穿肠过,纷歧定都能留下来。

去年,已经敲响了警钟。此外,在吸引外来投资和承接产业转型上,中部也还要在各方面缔造更好的条件。

对此,新时代推动中部区域崛起座谈会已经给中部划出了重点,要求中部区域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培育和生长新质生产力,驻足实体经济这个基本,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

重视制造业,重视科技创新,是天下性的产业政策。但对中部六省而言,职位更凸显。

2023年,中部第二产业占比到达39.7%,仅次于东北(40.2%),高于东部(37.9%)和西部(38.6%)。国家希望东部同时兼顾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西部重点生长“特色产业”,对中部的要求更直接,就是要制造业挑大梁。

历史上中国工业基础优越,近二十年又通过大规模招商引资,承接了东部产业转移。但这也导致中部制造业整体对照传统,制造业结构对照重,在新能源、半导体、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上与东部存在差距。

中部六省2023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生长(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除安徽外其他五省均低于天下平均水平。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任重道远。

图片泉源:国家统计局

中部科教资源实在不弱,有8.25万家高新手艺企业,700多所高校,在校生占天下的30%。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天下比重划分达27.3%和17.8%。

陈宪建议中部区域起劲买通“群集科创资源-培育产业生长人才-反哺产业创新”的生长链条。依托已有高校资源,好交手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长沙的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合肥的中国科技大学,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端,挖掘高校已有资源,包罗科技功效、创新人才等,助力都会的产业创新生长。

无论是吸引人才、打造新兴产业、照样科技创新,头部企业、链主企业是*的“磁场”和“动力源”。

中部区域恰恰缺少科技型的头部企业。陈宪建议中部学习深圳企业自主创新的履历,让企业真正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科技型企业买通并衔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形成创新链全流程整合,使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得以较好较快生长。

“深圳的科技创新功效绝大部门在企业内部实现产业化,不需要经由所谓的功效转化,有着高于其他创新模式的效率和效益。这是中部区域可以学习和借鉴的主要内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湖北省统计局原副局长叶青呼吁中部六省需要确立一套行之有用的协同生长机制,有大局观意识,真诚共享优质资源,至心共建高质量产业链。

04 *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中部都会虽在地理上同属中部,区位上却分属差异都会群。

长江中游都会群空间名目示意图 图片泉源:《长江中游都会群生长“十四五”实行方案》

最典型的例子是长江中游都会群到底包罗哪些都会,履历了长时间的频频。从由武汉、长沙、南昌组成的“中三角”到合肥加入后的“中四角”,厥后再回归“中三角”。

耐久以来,武汉和郑州对以哪座都会为中央来引领中部崛起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直到2016年,武汉、郑州同时入围“国家中央都会”,讨论才逐渐淡去。然而随着长沙、合肥近年“异军突起”,中部“*之争”再起硝烟。

单论提高幅度,合肥可能是中部显示最亮眼的都会。但多位专家也认可合肥体量照样偏小,且区位偏东,对中部动员作用有限。

中部生长之“脊”,依旧需要以郑州-武汉-长沙一线的京广主轴。

新时代推动中部区域崛起座谈会也提到“鼎力促进长江中游都会群和中原都会群生长”。与之对比,新时代推动东北周全振兴座谈会没提及任何都会群,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只提了成渝,未提及关中。

很显著,长江中游都会群和中原都会群就是中部生长的“双核”。

西部是单极(成渝区域双城经济圈),中部为什么要搞“双核”?

由于在西部,四川盆地人口占西部总人口的30%,甚至跨越西北五省份人口总和。但在中部,河南和中三角同时都是人口重心,前者人口靠近一亿,后者人口跨越一亿。

中部六省南北跨度大,纵向串联了长江经济带与黄河流域。中原都会群正好位于北方枢纽位置,中三角则是南方枢纽。

中部都会之间的良性竞争是需要的。但就整其中部而言,涉及如长江中游都会群、中原都会群,武汉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郑州都市圈等多个层级,若何协同形成协力,依旧中部都会绕不开的必答题。

友情链接:      香港股票开户远大期货正大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