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亚生死劫:电动化战略是最后押注-香港期货

2023-04-13|来源:远大期货

本该是万物苏醒的季节,汽车市场的显示却依旧一样平常。

乘联会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370万辆,同比下降15%。在一系列促销政策的刺激下,开年后的汽车市场虽缓慢恢复,但仍显疲态。

细分来看,燃油车市场下滑显著,新能源市场则一片大好。3月前3周新能源车市场零售38.7万辆,同比去年同期增进10%。今年以来累计零售115.7万辆,同比增进18%。

时至今日,新能源市场的职位已不容忽视。各大车企在加大促销政策的同时,选择大规模入局新能源市场。

向来在海内市场不是很努力的合资品牌,也陆续有了大的动作。

3月,起亚中国公布了在中国市场EV中耐久战略蓝图。对早已沦为三线品牌的起亚来说,这场公布会是一个转折点,一场生死劫。

电动车押注中国市场

起亚计划,到2027年,起亚在中国共将推出6款纯电车型;到2030年,实现纯电车型年销量18万辆的目的,销量占比到达40%。

起亚全球CEO宋虎声示意:起亚设计到2030年实现全球电动车销量160万辆。

作个参考,2022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为131万辆,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为44万辆。比亚迪纯电车型在海内市场的销量为91万辆。转型还算不错的民众,去年全球纯电车型销量为43万辆,中国市场卖了不到15万辆。

7年之后,起亚电动车营业要跨越现在的特斯拉,看起来有点说鬼话,但连系现在起亚在全球市场的显示,你或许会有新的想法。

2022 年,起亚全球卖出纯电动车48.7万辆,也就是提及亚7年之后的销量目的,是现在销量的3倍多一点。

转头再看,起亚想要在2030年实现全球电动车销量160万辆,这个目的相当务实。

而在去年起亚卖出的近50万辆纯电车型中,中国市场的孝顺微乎其微。2022年,起亚在中国市场仅有K3 EV这一款“油改电”产物,它的战绩是整年销量不到800辆。

作为全球重点汽车消费市场之一,起亚自然不想放弃中国这块香饽饽,中国汽车市场对其能否完成销量目的起到的作用非同小可。

起亚的主力纯电产物,还未在中国市场发力,电动车战略的公布,成了未来起亚在中国市场结构的重中之重。

本次公布会,起亚带来了三款电动车,划分是EV6 GT和EV5、EV9两款观点车,其中EV6系列已经在外洋上市,去年总销量为8万辆,市场显示还算不错。

专属纯电平台E-GMP,意味着这些新车将不再是单纯的油改电产物,此外,800V高压快充手艺和双电机四驱版倒是在秀肌肉。

以现在外洋市场在售的EV6为例,依附超高效快充手艺,电池从10%充电到80%只需要18分钟。

连系起亚的电动贮备和动作,和销量目的一样,它的产物同样走务实蹊径。

在传统合资车企中,在电动化领域有所建树的车企现在仅有两家,划分是民众团体和现代起亚汽车团体。

2022年,现代起亚去年的总营收达1731亿美元,排名全球前五,且增速是主要汽车制造商中(除特斯拉外)最高的。

可见,现代起亚汽车团体在纯电动市场的实力,很有看头。

面临现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的燃油车营业,起亚能否依附新能源领域的实力破茧重生。本次的电动化战略,反倒成了一种押注。

距歇业仅一步之遥

2022年现代团体全球销量684.82万辆(起亚全球销量290万辆),位列第三,仅次于丰田和民众,但这并不影响它在中国快要垫底的事实。

现代也好,起亚也罢,韩系车在中国市场的显示,不言而喻。

销量数据显示,2022年起亚在中国市场销量为94345辆,同比下滑40.5%,近乎腰斩。整年不到十万辆的销量显示,甚至连许多造车新势力都比不外。

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的汽车品牌之一,起亚的*期在2016年。2016年,起亚年销量到达65万辆,但随后步入暴跌阶段。

2018—2022年,起亚的年销量划分为32.4万辆、37万辆、28.9万辆、24.9万辆、15.2万辆和9.4万辆。

堪称萎靡的市场显示,是止不住的亏损。

2022年年头,在延续亏损之下,东风汽车选择退出,将25%的股权以2.97亿元的价钱转卖,至此,20年的“东风悦达起亚”时代竣事,更名为“悦达起亚”。

今年3月中旬,韩国现代起亚团体公布了2022年财报。停止2022年12月31日,悦达起亚欠债总额为24768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30亿元),资产总额为20809亿韩元(约合人民币109亿元)。按此盘算,江苏悦达起亚资产欠债率为119.0%。

制造业「上云上平台」中的陷阱

作为参考,于去年年底申请歇业的广汽菲克,在歇业时的资产欠债率为110.80%。

悦达起亚已站在歇业危急的边缘。

进入2023年,在本就低迷的车市下,悦达起亚的成就更为惨烈,1月销量低至6203辆,2月销量低至6423辆。现在,各大销量榜单早已看不到起亚的身影。

抛开不稳固因素,产物导入慢、海内外市场区别看待等都是起亚销量下滑的缘故原由。纵然现在提高了产物导入速率、增强了产物售后,但现在海内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昔时。

对溃不成军的起亚来说,全新公布的电动车战略,与其说是自救,倒不如说是最后一搏。

品牌向上突围失败

危急中的起亚,也曾实验过突围。

2020年,前现代汽车团体(中国)副总裁、东风悦达起亚总司理李峰高调宣布“未来将不再推出10万元以下的车型”。

思量到中国品牌在10万级市场打得火热,转而主攻10万元以上的市场基本是所有合资车企都在做的。

无论是品牌向上,照样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起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调整不无原理。

全新K5凯酷、导入中大型MPV嘉华、引入狮铂拓界,一系列高品质车型推出,足以看出起亚的起劲。

现实却很骨感,以上三款看起来还可以的车型,月销量只有三位数,嘉华在今年的显示更是跌到连三位数都达不到。

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1月份,起亚嘉华在中国车市的单月零售销量仅为44辆,2月为53辆。同期上市的丰田赛那,月均销量已破6000辆,早已跻身MPV销量榜单前线。

一边是熙熙攘攘,一边是门可罗雀,嘉华的职位可想而知。固然,若是往好了想,依附2月份多卖的9辆车,它环比还上涨了18.56%。

全新产物没有一个能打的,只能依赖老款车型接纳以价换量的方式苟延残喘。

现在起亚在中国市场真正的走量产物,仍是福瑞迪、智跑、K3这些偏入门的车型。扛起销量重担的福瑞迪,终端报价已经跌至7-9万元。

2023年2月末,中期改款的起亚K3上市,官方指导价11.29-14.39万元。但随同新车公布的,尚有2.3万元的现金优惠,这也就意味着,新车的现实售价为8.99-12.09万元。

绕来绕去,起亚主销车型的售价区间又回到了10万元内。品牌向上,基本行不通。

低端市场并欠好做,以价换量更像是饮鸩止渴。

就当前入门级汽车市场来看,基本所有合资车企都受到了中国车企的影响,转而主攻更占优势的市场区间。

起亚现在的处境是:10万级内市场被中国品牌挤压,10-20万级市场拼不外一线品牌。别忘了大靠山——海内汽车市场开卷,人人都欠好过。

至此,依附入门级产物苦苦支持,品牌形象不停被拉低,品牌招呼力低导致消费者信心降低,起亚进入了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

依附起亚在纯电领域的贮备,押注电动车市场,是有一丝希望,但压力并不小。

今年2月,祥瑞汽车旗下中高端系列“祥瑞银河”首发,“智能祥瑞2025”的战略目的中,祥瑞提到,祥瑞银河在未来两年内将要推出7款电动汽车产物。

抛开祥瑞,长安、上汽、广汽等中国品牌,也在下饺子般推出自己的新能源产物,这还没算上打得死去活来的新势力们。

敞开了说,要想让用户买单,尤其是电动车型,一是会讲故事,二是有品牌支持,三是足够廉价。

对品牌形象一泻千里的起亚来说,现在这般田地,更像是个“三不沾”。

尾声

作为韩系品牌老用户,从产物角度出发,我是愿意为它投一票的。性价比是它的标签,但它的实力绝不是性价比这么简朴。

固然也必须认可,起亚现在在海内市场的显示一团糟,销量下滑导致的频仍换帅,不仅是外界,起亚内部同样面临人心不稳的问题。

起亚中国首席运营官杨洪海在电动车战略公布会上说道:“专心谋划,找准定位,就有时机”。

话说得很对,但背负极高欠债率的同时,留给起亚的时间又有若干呢?

就在撰稿时,业内同伙对我说,北京现代计划用新一轮的降价政策提升销量。现代尚且云云,作为小老弟的起亚,远景怕是更为堪忧。

友情链接:      香港股票开户远大期货正大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