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IA ACTIVE卖身:一场体面的退出-商品期货
2023-10-19|来源:远大期货
“这也许是现在新消费投资,最好的下场了。”数日前,随同着安踏宣布收购MAIA ACTIVE,创投圈迎来一场久违的振奋。
确立于2016年,MAIA ACTIVE定位为亚洲女性运动衣饰品牌,主打产物瑜伽服。公司背后是两位女首创人——欧逸柔和王佳音,她们联手创业,收获众多拥趸,现在,公司卖给了安踏。
左:王佳音Mia Wang;右:欧逸柔Lisa Ou
“MAIA拿到了一个好剧本。”一位消费品牌首创人云云写道。显然,乐成在高点把自己卖出去,而且是背靠安踏这样的大树,创业多年后体面离场,还能给股东们交接,这是当下足以让其他新消费品牌羡慕的效果。
正如一位业内人士谈论道:“新消费投资起升沉伏几年,大部门早就死了,少少数袭击港股IPO,也是失败的失败,跌的跌,现在面临着上也不是、不上也不是的两难田地。能体面地嫁给产业内大上市公司,应该是最好的退出方式了。”
两位女生联手卖瑜伽服
红杉百丽一众投了
MAIA ACTIVE是谁?
故事要从2016年提及。彼时欧逸柔和王佳音一拍即合,在上海开办了主打“专为亚洲女性打造的设计师运动衣饰”品牌MAIA ACTIVE,垂直切入中国女性运动市场。
她们的靠山很值得一看——首创人欧逸柔2008年结业于纽约Parsons设计学院,先后加入了纽约J.CREW与Doo-ri的设计团队。2010年,欧逸柔成为Badgley Mischka中国区产物线的首席设计师,曾为章子怡、范冰冰、刘亦菲等定制制服。
而团结首创人兼CEO王佳音,本科就读于Ohio State University,结业后她加入维多利亚的隐秘位于纽约的总部,成为该品牌第一位亚裔买手。2014年,王佳音回国并加入小红书电商部门,从0到1介入搭建家居、时尚两大GMV过亿的新品类。
为何要开办MAIA ACTIVE?业内普遍的说法是,欧逸柔是一位健身狂热分子,早年一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运动服,于是嗅到了时机,毅然放弃高管薪水自己设计。欧逸柔同时也是MAIA ACTIVE的设计总监。
从更广的视野来看,她们希望解决中国女性穿着运动服的痛点,通过大数据研究适合亚洲女性的版型。例如,亚洲女性很在乎细腰翘臀,品牌针对亚洲女性的腰臀比设计健身裤时提升腰线、凭证亚洲女性腿部比例接纳流通侧边设计。此外,“反身体焦虑”也成为主要的卖点。
早先,MAIA ACTIVE通过线上渠道销售,依附王佳音在小红书时的履历和沉淀,他们在营销上借助社交媒体的官方原创内容、KOL和UGC(用户内容生产)打造品牌形象,例如和小红书上的运动达人互助,用产物交流宣布内容——这为MAIA ACTIVE积累了最初的着名度和口碑。
2019年,MAIA ACTIVE线上销售额破亿元,直到现在小红书依旧是其线上营销的重点。也是从这一年起,他们在上海新天地开设了第一家门店,正式结构线下。现在MAIA ACTIVE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一二线都会焦点商圈开有40家门店。2022年,MAIA ACTIVE营收跨越5亿元,且实现盈利。
几年内,MAIA ACTIVE延续获得了4轮总计近2亿的融资,投资方包罗动域资源、虎扑、达泰资源、红杉中国、CMC资源、火山石投资、华创资源、百丽国际等。
正如百丽国际投资人新营业事业部副总裁朱广贤所说,近年来,全球局限内女性运动的风潮蓬勃生长,对健身衣饰的要求和需求也越来越高。“MAIA ACTIVE致力为亚洲女性带来更恬静的运动体验的理念,尤其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强度竞争的市场上,确立了独占的消费者心智和品牌忠诚度。”
安踏为何买下一件瑜伽服?
拿下MAIA ACTIVE,也是安踏第一次收购海内品牌。
在官宣声明中,安踏示意:收购事项对团体旗下的女性营业板块是一个很好的弥补。同时,团体品牌运营能力、零售治理能力和供应链治理能力可以辅助MAIA ACTIVE更好的在中国市场生长。
一心向上ESOP获千万级Pre-A轮融资,小米、创新工场、中关村科学城公司共同追投
种种迹象解释,安踏近两年来着重发力女性营业板块——好比旗下FILA去年推出“拿铁女孩”专题,推出“小蛮腰瑜伽裤”;旗下迪桑特围绕女性室内训练,推出“动线Body Flex”系列。而MAIA ACTIVE无疑已经在女性运动兴趣者中积累了一定的着名度。
今年的年中讲述中,安踏还曾剖析称:“就现在的消费趋势,主力人群逐渐转变为90后-95后,女性市场潜能释放。”
另一方面,瑜伽服也成为品牌的必争之地。这源于lululemon在中国市场的火爆——凭证lululemon今年二季度的财报,中国市场营收2.77亿美元(约合2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进61%,成为该品牌全球增进最快的区域。
Lululemon的乐成,不仅让人看到了女性运动市场的广漠远景,也在中国刮起了一阵瑜伽服创业热潮。其中,MAIA ACTIVE就曾依附功效性和订价等被称为“中国版lululemon”。
海内的运动品牌纷纷盯上了这块蛋糕。不仅仅是安踏,李宁在原有紧身裤产物系列中推出新瑜伽裤系列“揉柔裤”、“翘俏裤”,此外也收购的美国品牌瑜伽服DANSKIN,险些也是对标lululemon。
安踏向来以并购国际大牌著称。最不能忽视的一笔主要收购是FILA:2009年,安踏斥资3.32亿从百丽国际手中收购了意大利运动品牌FILA中国区营业。那时FILA在中国只有不到50家门店,切延续亏损,随后安踏依附壮大的运作能力使其营收在2019年跨越65亿,隔年,FILA的收益首次跨越安踏,成为团体手中的一张王牌。
现在安踏已乐成将FILA打造成海内第五个营收跨越两百亿的品牌,这是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大火的始祖鸟,也早已被安踏收入麾下。2018年年底,安踏团结财团以371亿元收购了亚玛芬体育Amer Sports,安踏首创人丁世忠曾说这是他创业历程中所做的分量最重的一次决议。事实证实他的脱手是对的,现在亚玛芬体育旗下的始祖鸟、萨洛蒙Salomon等品牌正在席卷潮水,亚玛芬估值超100亿,即将走向IPO。
坐拥2500亿市值,稳坐中国第一体育用品公司的宝座的安踏,还在外洋并购路上买下了KOLON SPORT、迪桑特DESCENTE等品牌。在安踏最新宣布的半年报中,营收增幅最大的是“所有其他品牌”,同比增77.6%,主要孝顺者就是是迪桑特、KOLON,此外亚玛芬上半年营收也增进了37.2%。
掌门人丁世忠此前在采访中说过:“以当今中国公司的品牌运营能力,30年内做出一个始祖鸟或威尔逊,可能性险些为零,而通过收购,并以中国市场为潜在增进空间,则可能完成一次洗手不干。”
已经拥有众多外洋大牌的安踏,险些从未在海内品牌中脱手。现在甩出大手笔,MAIA ACTIVE将会成为安踏的lululemon?
“一场体面的退出”
“这是一个乐成的退出案例,行业中忧伤的好新闻。”安踏收购MAIA ACTIVE的新闻在投资圈荡起了不小的涟漪。
忧伤统一的是,险些所有人都对这笔“卖身”报以起劲态度,纷纷感伤着这个皆大欢喜的下场。
于MAIA ACTIVE而言,这固然不失为一个好的归宿。一方面,新消费投资遇冷有目共睹,单打独斗的MAIA ACTIVE与其在市场低点去追求外部融资,不如被安踏暮年迈收编;另一方面,无论是始祖鸟、萨洛蒙,照样FILA、迪桑特,都体现了安踏品牌运营的壮大实力,可以想见,弥补了瑜伽服板块的MAIA ACTIVE被安踏带火也不是什么难事。
更要害的是,于MAIA ACTIVE昔日的投资人来说,多年前的这笔投资终于“退出有门”。当下一级市场的退出——尤其是消费投资的退出之路可谓民生凋敝,IPO往往折戟,新融资经常无门,大部门具有VC/PE支持的新消费品牌都在焦虑地守候更好的时机。
正如一位曾接触过MAIA ACTIVE的消费投资人分享:“看到这个项目最终以并购退出,卖身给产业内的大上市公司,心里以为已经是最好的退出方式了。”
不难看出,若何更体面的退出,现在是摆在众多VC/PE眼前现实又迫切的难题。
今年以来,“并购女王“刘晓丹多次提到,一级市场底层逻辑的改变,使投资越来越同质化,IPO退出的赚钱效应越来越差。2016年起年均万亿的一级市场投资,完全通过IPO退出是不能能的,并购正成为当下讨论的焦点。并购退出迎来了新的时机吗?
我们不妨再来看一起刚刚官宣的收购案——
几天前,贝壳斥资15.5亿收购家装品牌爱空间,一举给爱空间昔日的投资方带来退出的时机。回忆2016年,H Capital团结首创人陈小红600万美元投资爱空间A轮融资,以此次出售价来盘算7年总回报率约111%。若是没有并购,IPO又遥遥无期,不知会埋掉若干一级市场投资人。
时代的车轮滔滔碾来,每一幕都莫名带上了些许宿命感。
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