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之屋:第一个燕窝IPO来了-国际黄金

2023-11-26|来源:远大期货

这是港股燕窝第一股。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日前,厦门燕之屋燕窝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燕之屋”)通过了港交所聆讯,即将最先治理层路演。兜兜转转,厦门终于要迎来一个燕窝IPO。

燕之屋的掌舵者黄健,曾经是一名高中数学先生。早年间,他辞掉“铁饭碗”来到厦门。1997年,燕之屋前身建立,厥后开创了燕窝开碗即食的先河。招股书显示,燕之屋2022年营收近17亿元,而毛利耐久在50%左右,还约请了赵丽颖、刘嘉玲、林志玲、金晨等明星代言。

燕窝在中国是一门古老的生意,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这几年,燕窝意外成为了新消费崛起的细分赛道,但争议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年轻人最先质疑:燕窝的营养身分几何?吃燕窝真的是智商税吗?

福建先生下海,卖起燕窝

要IPO敲钟了

一位数学先生告退下海,燕之屋的故事劈头于此。

时间回到1986年,从福建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结业的黄健,被分配到户籍地柘荣县中学当数学先生。1992年,黄健选择告退,到厦门闯荡。

不外仅过了一年,黄健再度辞掉事情去新加坡自费留学,那时他一边上课,一边在新加坡某大厦的保健品展柜销售美国的一款保健产物。就这样,他在新加坡待了几年。

彼时恰逢中国经济快速生长,黄健萌生回国创业的念头。受同伙启发,他决议切入燕窝赛道,而且到燕窝的原产地印尼考察。1997年底,从印尼考察回来后,黄健团结姐姐与妻子,确立了燕之屋的前身——厦门市双丹马实业生长有限公司。

那时,他们从印尼入口燕窝干货,再通过厦门当地的阛阓和药店代销。今后,黄健的产物最先走向天下,除厦门外,还笼罩上海、浙江、广东等地。

一次有时的时机,黄健接触到了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特许连锁谋划模式。只管股东高管并不看好这种模式,但黄健坚持以为这是事态所趋,燕之屋最先探索“专卖店 厨房”的模式。2002年6月,第一家专卖店在厦门禾祥西路降生。

那时,燕之屋专卖店不仅展示商品与销售,尚有厨房,其引入现代化蒸煮装备,做到现点、现炖、现吃、现送。用户可以到燕之屋店里食用燕窝,也可以预约送抵家里享用——燕窝进入开碗即食的时代。

然而,好景不长。2011年质监部门的一次抽检,燕窝行业发作了“血燕危急”。虽然事宜的主因是行业尺度缺失,但燕之屋依然遭受重创:大量门店被迫关停,公司的现金流一度十分主要。

公司不得不大刀阔斧改造。2014年,燕之屋将家族式企业打造为合资人制,又与另一个曾署理高端滋补品的海内营销团队杀青相助——燕之屋重组,黄健退居幕后。2016年,燕之屋终于实现扭亏为盈。

现实上,黄健曾几度率领公司钻营上市:

恰恰就是在血燕事宜发生的2011年,燕之屋第一次在港股提交IPO申请,厥后不了了之;2021年,燕之屋再度闯关港股IPO,依旧无果后,同年底转战A股,到了2022年9月,就在上会前夕,燕之屋自动撤回了A股上市申报质料;

2022年11月,燕之屋向中国证监会厦门羁系局提交了指点立案质料,欲再次打击“A股燕窝第一股”;直到今年6月,思量到“整体A股审批程序延续存在不确定性”,燕之屋又转战港股。

“贵妇收割机”,一年进账17亿

一碗燕窝若何撑起一个IPO?

谁在县城喝35元一杯的星巴克?

细提及来,燕之屋主要从事燕窝产物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包罗常温即食燕窝、鲜炖燕窝、干燕窝及其他燕窝衍生产物。招股书中提到,燕窝是一种在中国已有数百年食用历史的珍稀食材,对于传统耐久食用燕窝的消费者来说,食用燕窝产物更多地是一种饮食习惯和生涯方式,而非将其看成包治百病的“药品”。

据最新招股书,燕之屋2020年、2021年、2022年以及2023年5月31日止,实现营业收入划分为13.01亿元、15.07亿元、17.3亿元、7.83亿元;净利润划分为1.23亿元、1.72亿元、2.06亿元以及1亿元。

详细来看,“碗燕”仍是燕之屋的主力产物,只是最近收入占比有所下滑——尤其是2023年前五个月,“碗燕”销售收入为2.83亿元,占比由2022年的38.9%降至36.2%。

燕窝向来被称为“贵妇收割机”,受众主要是经济条件不错的女性。以燕之屋毛利最高的产物“碗燕”为例,2020年至2022年平均售价从163元/碗涨至174元/碗;不外,鲜炖燕窝的同期均价却从134.55元降至51.52元,也是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款产物。

这学生意相当赚钱。资料显示,2021年上半年,燕之屋原质料食用燕窝的采购均价为每克11.27元。这也注释了为何燕之屋的毛利率耐久保持在50%左右。

作为一个面向民众的消费品牌,燕之屋十分重视营销,从2008年起就先后请来刘嘉玲、濮存昕、林志玲、赵丽颖、金晨等作为品牌代言人。

而已往3年时间里,燕之屋广告费就砸了8个多亿。凭证招股书,燕之屋销售及经销开支的大头是广告及推广费,2020年至2022年,该公司广告及推广用度划分为2.36亿元、2.69亿元、3.26亿元,总计8.31亿。

停止2023年5月31日,燕之屋拥有91家自营门店及214名线下经销商,涵盖中国614家经销商门店。此外,还在京东、天猫、抖音等主流电商或社交平台上已拥有23家自营网店及13家经销商网店。

一个无法忽视的现实是,燕窝经常被称作“智商税”。外界经常质疑,作为鸟类的口腔排泄物夹杂羽毛和杂质形成的巢窝,真能到达所谓的营养保健效果吗?曾有不少专家曾站出来示意,现代的医药研究证实,燕窝含有卵白质、微量元素及氨基酸。然则对于含有以上物质的食物,并不只是燕窝独占,一些平民化的食物中也能获得,“好比银耳、百合、山药等含有粘液的食物。”

原理似乎人人都懂,但燕窝依然卖得火热。

消费公司排队去香港

一旦燕之屋乐成IPO,港股又多了一家消费上市公司。

放眼望去,港股今年群集起一些消费品牌——10月,十月稻田团体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十月稻田品牌确立于2011年,旗下品牌包罗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其主营营业为提供预包装优质大米、杂粮、豆类及干货产物。停止11月24日,十月稻田的市值已经到达290亿港元。

尚有锅圈。11月初,靠加盟店卖暖锅食材和烧烤食材的锅圈正式在港交所IPO,收盘市值163亿。回忆2015年,锅圈首创人杨明超便确立了河南锅圈供应链治理有限公司,2017年最先设立门店,依附对于下沉市场和供应链的把控,现在的锅圈已经开出了跨越10000家门店。

与此同时,在8月尾刚刚撤回A股IPO申请的老乡鸡,被曝将在11月提交港股上市;同样,曾在A股递交招股书的蜜雪冰城,也被曝即将奔赴港股上市,并已选择美国银行、高盛和瑞银牵头放置上市事宜,蜜雪冰城曾回应,“对网传新闻不予置评”;综合性茶企普洱澜沧古茶在11月7日通过了港交所上市聆讯。

咆哮而来的新茶饮,也正团体奔赴港股。今年6月,投资界曾独家报道,茶百道拿下由兰馨亚洲领投,多家着名投资机构跟投的新一轮融资,与此同时,新闻传出茶百道正在同步筹备赴港股上市;古茗也传出选择高盛和瑞银放置香港IPO事宜,预计明年头上市,设计召募资金约3亿美元;尚有沪上阿姨,预计今年底将递交港股IPO申请……

为何纷纷去港股上市?一个主要缘故原由在于,新消费隆冬下,企业间竞争日渐焦灼,拿新茶饮企业来说,只有拿到更多资金,才气跑得更远。当一级市场消费投资人脱手越来越郑重,IPO募资也不失为一个主要选择。

更况且,当一级市场退出日益艰难,消费项目也面临来自背后投资方的退出压力,投资人期待项目上市,以便早日退出。

只不外,现实依然骨感。港股的体量及流动性有目共睹,一大批消费公司络绎不停排队,不知又有若干人能够拿到理想的估值?这个问题,俨然正在摆在燕之屋们的眼前。

本文

友情链接:      香港股票开户远大期货正大期货